北方论坛
在这里你可以查看你订阅的主题,使用悄悄话,编辑你的个人资料和进行喜好设置免费注册!会员列表常见问题解答论坛搜索返回首页退出论坛
 
让人们惊愕的海顿爸爸
(逐浪客)

  约瑟夫?海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好想应该是这么拼:Joseph Haydn),生于18世纪30年代,卒于19世纪初,算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个代表人物。生在奥地利的一个不大的镇子上,但是他一生对音乐界的贡献却是不可估量的。虽然交响曲不是他老人家首创的,但是交响曲这种体裁的发展与成熟却蕴含着海顿的重要贡献,以至于后世的人们尊其为“交响曲之父”。

  先在这里胡乱插句话,想必在现场直接聆听过西方古典音乐会(尤其是在天津的演出)的朋友们肯定能够对一类人有着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拿着免费的赠送票坐在音乐厅的前三排,然后在演出过程中手机传呼嘀嗒乱响,而且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掏出手机大声“吼”出“小丽呀”、“股票又升了喔”之类动静,而且在演出结束之前不是呼呼大睡就是脚底抹油,我想,这应该算是“附庸风雅”的人吧。其实早在海老爷子的那个年代,就有这么一些人,为了显耀自己的修养和金钱地位,总是乐意成立家庭的管弦乐队。然而不懂艺术的人们(多半都是一些附庸风雅的贵妇人)却把海老爷子精心创作的作品当成了催眠曲,打呼噜的、流口水的、说梦话的、找根儿皮筋儿做个弹弓打谁们家玻璃的……干什么的都有。海顿挺生气,于是就挖空心思想教训一下这些人。在一次像平常一样的演奏会上,海顿开始演奏这首恶作剧的交响曲。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乐曲纤细而畅达,那帮贵族们一个一个都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到了第二乐章,开始由小提琴奏缓慢地演奏,为行板、变奏曲式,由于乐曲从弱奏开始,对于那些贵妇们简直就是催眠曲,所以一个接一个又开始相互传染打哈欠,昏昏欲睡,正当此时,突然,所有的乐器能响的全都响了,强烈的和弦和定音鼓的狂敲吓了所有打盹儿者一跳,被惊醒的人们都很失态,有些人甚至没留神从椅子上出溜了下来,然而,海顿的音乐又转入了开始的那种不紧不慢,海顿本人也在一边儿“没事儿偷着乐”了。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这首曲子就被称做《惊愕交响曲》了。此外,这首曲子的第三乐章是典雅庄重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是音乐朴实、速度较快的回旋曲。大家有机会的,希望能够欣赏一下这部作品,大家肯定会觉得很耳熟,因为第二乐章的主旋律已被改编成很多作品(包括手机铃声)。

  海顿的另外一部“有故事的”交响曲是他的《降F小调交响曲》。提到这部作品,就不能不说到另一个人——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奇。这位爵爷简直是嗜乐如命,他曾经为了欣赏音乐,在自己维也纳近郊的住所中养了一个乐队,海顿在其中当了近30年的宫廷乐长,他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然而,他最优秀的几部作品确是在摆脱埃斯特哈奇之后创作出来的。故事发生在1772年,由于爵爷八月对长期留在他的宫邸中,所以大家都很想念家,可是当时又没有《劳动法》、没有假期,怎么办呢?海顿想出了一个办法。开始的时候,所有乐器还和往常一样的演奏,到了最末乐章,先是第一双簧管和第二圆号首先结束,然后是大管、第二双簧管和第一圆号结束,再往后乐器就一个接一个地以此结束。结束后,乐师们就吹掉自己乐谱架上的蜡烛(估计跟《魂断蓝桥》中的演奏的的那种场景差不多)离席而去,最后只剩下第一、二小提琴孤零零地演奏出最后的一个乐句,全曲告终。好在埃斯特哈奇爵爷悟性挺高,当时就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家探亲去了。建议大家也欣赏一下这个曲子。

  至于开头的“海顿爸爸”的称谓,是当时的人们赋予海顿的,也许就是因为他富于幽默的生性让人觉得很容易接近的缘故吧。我想,大家会从这两个故事和作品本身中感受到的。由于今天手边没有资料,所以就不在这里推荐唱片了。如果上文中有所谬误,还希望大家谅解。好了,就到这里结束吧!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