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lian1975 2004-08-14发表于论坛
 

浅谈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浅谈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词汇,作为美学术语,意象与意境没有权威的标准解释。

  常见的解释: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诗人以文字将物象跃于纸上,对于物象的感受由读者来完成,形成意象,不同的读者所感受的意象可能不完全一样。对于意境,可能要求更高一些,感受一首诗,有些读者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或者仅限于意象的感受上。

  凡是诗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则就没有诗味,但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创造意境美。

  意象美比较容易感受,而对于意境则不容易体悟,感受意境美对欣赏者的修养、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李白的诗歌多意象美,而杜甫的诗歌多意境美,这也是李白的诗歌较受欢迎的一个因素。

  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多为超越现实的,很少表现现实世界,他的诗歌多体现精神世界,读李白的诗会获得精神的极大自由,是对生命的超越。李白的诗歌语言平实,天真自然,不饰雕琢,却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与奋发激昂的精神,诗人的形象作为一个精神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李白的诗中。

  “太白纯以气象胜[1]”,李白的诗气势磅礴、意气风发,想象丰富、畅然神游,出人意表。李白的注意力多落在奇峰险山,云海大川,想象超越天际,神鬼难及,感情恣意喷发,无意收敛,跌宕起伏,急转之下,一泻千里。李白诗歌的意象奇丽雄浑又飘逸不群。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李白的诗歌就有这个特点,李白的诗歌中有时只是捕捉天地间的奇景,美丽的传说、神话等几个奇丽惊人的物象,烘托出一个无以言表的意象,景与情的奇妙融合,来展现天宇间的大美。

  李白诗歌有“大山”、“大川”、“天”、“月”等比较突出的意象群,李白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山的形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极为突出,而且是大山而不是小山,是奇峰险山,山似乎就是李白的归所,李白的诗歌中的山给人很强的亲切和归属感。“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3]。”、“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4]。”山在李的诗歌中的意象多是奇丽雄伟,高入云霞,飘然如神仙之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帷见长江天际流[8]。”“影人平羌江水流[9]”,“千里江陵一日还[10]”,“长江万里清[11]。”李白诗歌中的大川的意象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淘淘不息、激荡不止。长江、黄河这些大川的意象表现了李白的精神世界:蓬勃激昂、势不可挡。这是李白胸中沟壑,头脑中的意象。李白的诗歌中消极情绪掩盖不住他生命的跳动、生命的激情。李白诗歌中意象总是鲜活的,充满力量。山如果是李白诗歌意象的伟岸气质,而大川就是李白胸中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12]。”“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12]。”“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13]。”“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14]。”“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15]。”“清辉照海月[16],”“又闻子规啼夜月[17]”,“起看秋月坠江波[18]。”“何用孤高比云月[19]。”“卷帷望月空长叹[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21]。”李白世称诗仙,其气质绝伦,目及天外,天亦难挡其目光的激射,胸中之气势。月是美好的形象,清孤、寂寞,这些都李白心中美的化身,也是李白形象的另一寄托,“举杯邀明月[22]”,与月对饮,体现了李白的清高与孤独,似乎只有面对明月才能使李白的情绪平和下来。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世尊诗圣,对于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成就的高低,历来存在争议,其实对于各具不同风格的两位伟大诗人来说,实难断明,我欣赏李白的飘逸不群,也尊敬杜甫的为人和苦吟。但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我个人觉得杜甫更胜一筹。杜甫的诗歌相对于李白的诗歌更耐读,很值得细细推敲品味,越读越有意境,李白的诗歌在这方面就差一些。

  杜诗很难评,优秀的杜诗评论也不多,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诗的意境。

  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杜甫的诗多表现对生命的怜悯,杜甫也向以儒生自称,“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23]”,作为有着读书人自洁情操的杜甫,杜甫本人与广大人民同悲同苦。杜甫的诗表现的多是意境美。

  素有诗史之称的杜甫诗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美,杜甫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作者的人格力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杜甫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念及苍生,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24]”的态度描绘着一个苦难而又真实的动荡社会和沉重历史。

  我一直觉得儒家思想相对于孔子本人的思想有些变了味,很难体现仁爱精神——这个孔子思想的真正内涵。杜甫向以儒生自称,可以称为大家的诗人中,似乎只有杜甫弘扬了孔子仁爱思想的真正内涵。杜甫诗歌中处处散发着仁爱思想,生活经历有着强烈的受难色彩,与广大人民一起品味着世间的苦难。杜甫的诗歌散发着仁爱的情韵,而少“纲”的生硬。

  杜甫的诗歌表现的方面极为广泛,又十分贴近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描述人民的苦难及社会的动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5]]。”是杜甫为数不多的清丽之作,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果意象给我的感觉是鲜花盛开,则意境给人的感觉就是明媚的春天。该诗给人的意境就是一个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的春天,一个可以身临其境的春天。诗中的景色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无一字写情,而情意饱满,使人沉浸在一个明媚秀丽、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6]?”

  该诗的意境凄清而美好,饱含着诗人的期待与渴望。诗人想象着家中的情形,一个宁静美好又深情期待的月夜。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这样表现出对妻子和儿女如此亲切的爱。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妻子强烈思念以及对儿女的无限怜爱。“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妻子的形象在杜甫的心中是多么美好,表现了对妻子的尊敬与思念,又含有愧疚的心理。杜甫的诗中表现对儿女的爱十分人性化,慈爱有加,而不见父亲的尊严与威势。“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27]。”“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28]。”“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29]。”诗中表现的都是儿女的行为,天真烂漫,不谙世事,这些又反衬出一个慈祥的父亲形象,悲喜交集,又有些愧疚,对儿女娇惯有加,饱含着浓厚的人情色彩。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30]!”

  此诗表现了生活的辛酸和友情的美好。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流离的诗人造访了一位久别的老友,在这个叫卫八的处士的“惊呼”中,诗人感受到了朋友的惊喜与热情,温暖了诗人有些凄凉的心情。从“怡然敬父执,”到“感子故意长。”一连串的动作语言中使诗人感受到一个热情友好的雨夜,层次分明,气氛温馨美好,使有些辛酸的旅程得到了一份安慰,于是,两位老友共同嗟叹生命的流逝,感伤世事的无常。

  有评论家言未到四十岁不易喜欢杜诗,杜甫诗多为颠簸流离之作,没有一定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不易欣赏杜诗,很难感受诗人的痛苦与艰难,没有杜甫高尚的人格,无法理解杜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就无法感受诗中的意境,所以对于杜诗我也只能浅谈而矣。

  引文出处:

  [1]王维,《人间词话》

  [2]庄子,《南华经》

  [3]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4]李白,《山中问答》

  [5]李白,《将进酒》

  [6]李白,《赠裴十四》

  [7]李白,《行路难(其一)》

  [8]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李白,《峨眉山月歌》

  [10]李白,《早发白帝城》

  [11]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12]李白,《古风(其三)》

  [13]李白,《古风(其七)》

  [14]李白,《古风(其十六)》

  [15]李白,《古风(其四十六)》

  [16]李白,《古风(其五十六)》

  [17]李白,《蜀道难》

  [18]李白,《乌栖曲》

  [19]李白,《行路难(其三)》

  [20]李白,《长相思》

  [21]李白,《关山月》

  [22]李白,《月下独酌》

  [23]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4]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5]杜甫,《绝句(其三)》

  [26]杜甫,《月夜》

  [27]杜甫,《羌村三首》

  [28]杜甫,《北征》

  [29]杜甫,《彭衙行》

  [30]杜甫,《赠卫八处士》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