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jikou 2005-04-10发表于论坛
 

寻找光荣与梦想:再论天津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对于天津这样的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来说,必须要谋划好全局。我们已经从理论上就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立足天津的实际,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进行简要分析,力图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认识。下面,我们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真金白银,即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作为切入点,梯次探讨尽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天津这座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天津经济已经保持了10年以上的快速增长,2003年财政收入达到451.74亿元,比1993年增长4.4倍,年均递增18.4%,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10.1%提高到2003年的18.5%。这里面工业贡献最大,可谓进步显著。但是,2003年同期全国财政收入为21691.1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16898.4亿元的18.6%。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天津的财政收入比率却落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人均收入水平多年来同样在低增长下徘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天津的一些朋友对自己城市发展前途、发展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质疑。为此,我们不禁要问,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财政收入的构成方面,鉴于国税部分因政策性因素的不可比性,我们只选择2003年津京沪三个城市地方一般财政收入部分与GDP的比重进行比较,试图找出某些答案。按此对比方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天津为8.4%,北京为18.2%,上海为14.4%。但是,全国同期也为8.4%。上述数据表明,天津仅居全国平均水平。天津地方财政造血功能低下,与前面财政收入的结论相当一致。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进一步简化讨论的范畴,把重点放在津沪两个功能定位近似的城市占比重最大的生产税净额的比较。2003年天津生产税净额为410.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8%,上海为1587.7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4%,高出天津8.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上海的GDP为天津2.6倍的情况下,生产税净额却是天津的3.9倍。如此大的差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

  我们将生产税构成进行逐步分解,先说服务业。2003年,天津服务业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为12.6%,上海为25.4%,高出天津12.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是天津的2.8倍,而生产税净额却是天津的5.5倍,抛开绝对值的差距,天津服务业的纳税能力还不足上海的50%。

  从服务业中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看,天津的比重均比上海明显偏低。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低7.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低19.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低21.2个百分点;金融业低14.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低13.1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和娱乐业低6.1个百分点。在全国同行业税率统一的情况下,天津服务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大量规模过小的服务业征收税率低,纳税能力不强。从整体上看,天津服务业缺少集团化和连锁化,规模化、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远没有形成气候。这些情况表明,天津服务业的市场整体发育水平明显低于上海,不仅是服务业总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运行质量的差距。这个情况,与天津的城市地位显著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天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投入滞后,发展速度慢,没有形成现代服务业规模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基本体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服务业税收主要归地方,在天津服务业纳税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对天津地方财力的增长必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反观纳税能力相对较强的工业,按国家规定其增值税的75%必须上缴中央财政。这是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地方财政占GDP的比重较大、人均收入水平明显超过天津的最根本的原因。天津人在期盼经济总量和工资尽快增长的同时,忽略了真正的、最有效的造血机能来源于城市服务业的基本事实。

  苏州的增长模式与天津某些方面类似。近年来,苏州工业发展迅猛,重量级项目云集,工业GDP超水平攀升,已经形成80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规模,工业总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但是,苏州的地方财政收入却低于天津,人均收入同样在低水平中徘徊,在长三角15城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作为以加工工业快速崛起、傲视群雄的工业中心城市苏州,其大力发展工业的思路无可厚非,也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天津学习。但是,苏州近两年已经开始反思,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因此,连苏州都已经开始弱化的以“工业立市”的模式绝对不应作为天津的样板。天津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必须树立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走向世界的雄心。如果我们把加工工业重镇苏州走过的道路当作自己的楷模,显然是天津这座城市的悲哀。

  在大力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天津对工业领域的投入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懈怠。但是,工业内部的挖潜更为重要。为了理清思路、以正视听,我们继续用数据和事实观察工业方面的情况。仍然以津沪两市为例,我们对两个城市的工业销售收入税金率进行分析。2003年,天津工业生产税净额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2.3%,比上海的26.8%低4.5个百分点。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方面,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为4877.4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3%;实现税金356.9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6.4%,销售收入税金率为7.3%。天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667.8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9.7%;实现税金101.6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2%,销售收入税金率为6.1%。作为工业税收的主体,上海比天津分别高出3.3个、4.4个和1.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支撑作用大于天津。因此,天津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挖潜增效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固和提升。

  外资方面的情况同样表现出相似的问题。2003年,上海三资企业销售收入6858.9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0.5%,实现税金243.8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5%,销售收入税金率为4.7%。同期,天津三资企业销售收入为1914.0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5.5%,实现税金49.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0%,销售收入税金率仅为2.6%,低于上海2.1个百分点。此外,我们将天津开发区和广州开发区进行比较,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税金率同样偏低,造成财政收入明显低于广州开发区。天津工业领域外资企业挖潜增效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天津工业大量引进内外资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给天津城市财富的聚集带来立杆见影的效果。在投入相当的情况下,工业对财富的聚集能力总体上明显低于服务业。天津企业吸引内外资的导向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天津工业必须改变倚重少数重量级企业的局面。2003年,摩托罗拉销售收入386.14亿元,实现税金0.65亿元,销售收入税率仅为0.17%。扣除摩托罗拉的基数,天津三资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税金率反而上升为3.2%,但仍低于上海1.5个百分点。从两个城市工业销售收入税金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销售收入税金率明显高于三资企业。三资企业比重越高,国内反映出的工业销售收入税金率越低。相当多的资本或者说利润流向外国人的腰包,并没有落进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我们切不可被GDP总量的虚拟部分所迷惑。这也是以前我在其他帖子里谈到过的苏州GDP爆发性增长和低财政收入产生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因此,天津在继续保持和加大工业领域骨干行业和重大项目投入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引导国际和国内资本向现代服务业的倾斜。2004年以来,天津的产业投入方向和比重有所改观,现代服务业内外资投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第二产业,有了良好的开端。

  老百姓最关心的人均收入增长的问题与上述结论同样吻合。如果我们以2003年有纳税能力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较,上海为27304元,天津为18648元,上海是天津的1.46倍。天津个人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6.1%,上海为8%。天津企业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11.6%,上海为16.3%。人均所得和企业收益产生的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连带叠加影响清晰可见。这些数据对天津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在这次振兴现代服务业会议上,天津规划了2010年现代服务业将吸纳50%以上的从业人员的目标,这一数字,已经逐步拉近与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人员比例。如我在前面的帖子中从理论角度的分析,对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前期的天津来说,重金投入的高技术密集性工业(即第三阶段第二期)对人员的吸纳能力相当有限,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思路,大幅度加强对人员吸纳量极强的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使农村人口、城市下岗人员和新生劳动力向现代服务业迅速转移,这是提高天津劳动者报酬总额、人均收入水平和城市化聚集水平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让我们将2010年作为天津新征程的近期节点,如果天津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能够达到全部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劳动力50%以上,天津这座城市才有可能初步找回自己的荣耀。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经历5-8年的卓绝努力,使天津真正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注释:这篇文章的素材是几个月前我在phone2002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另一幅回帖。借天津召开振兴服务业会议的东风,我对原贴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现予以重新发表。部分数据资料的引用来源于天津有关网站。作为新的系列主题的第二篇,我的目的是想引起各位对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并期望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