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总第 31 期
  用责任“筑起”坚实工程
姓名:孟凡利
年龄:46岁
身份: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项目部经理,高级工程师。
故事概要:孟凡利是一位技术型、管理型和创新型的项目带头人、资深技术专家,他23年坚守施工一线,足迹遍布24个国内外重点项目。
在孟凡利眼中每一天都是第一天,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亦有新的成绩,他1992年参加工作,现为一航局一公司港珠澳大桥西岛项目部经理。国家优质工程奖先进个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交工委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他的身上挂着一堆重量级荣誉,而他为社会做的事更是为人称道。
    在沿海滩涂上筑起“集装箱三期码头工程”

孟凡利接受采访

孟凡利的工作总是在向难题开战。“在建设集装箱三期码头工程时,在寒风刺骨、冷风如刀的孤海上,我曾带领员工航遍了工程的每片海域,走遍了东疆的每米滩涂,为的就是编制好施工计划与施工图。”孟凡利向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回忆道。

2007年,天津保税港区当时的标志性工程“集装箱三期码头工程”建设备受瞩目,不仅市里上下全力推进,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来到现场视察工作。“我们建设者可以说身负重任。但是,当时保税港区的基础条件并不完善,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那里在建设初期只是一片沿海滩涂。”孟凡利回忆。当时,时任项目常务副经理、主任工程师的孟凡利率领着东疆建设的第一军——第十项目部首批登陆东疆,并由此打响了“滨海速度”之战。


孟凡利介绍工作情况

当时的东疆保税港区,用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的话来说,就是在一片烂泥潭里搞建设,工作强度之大,作业条件之差都远远超过想象。

孟凡利回想起建造集装箱三期码头时的情景时说:“只有一个念头,就要一定要负起责任。集装箱三期码头建设是东疆保税港区的重中之重,当时只有“华山一条路”,只能做好没有退路、打硬仗的准备。”

孟凡利向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回忆当时的艰辛:“我们上东疆的时候正值2005年12月,当时能落脚的只有宽不到两米的袋装混凝土围埝,而且那年冬天从未结冰的东疆海面上结起了冰。为了能够实际勘测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项目部将挖掘机放到方驳上破冰前行。”于是,就在寒风刺骨、冷风如刀的孤海上,用他多年的技术管理经验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图,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墨迹于心。

孟凡利回忆说:“当时为了防止工人落到泥里,大家都是腰间系着绳子才到作业面。”作为深入一线的管理者,每次去现场都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及时掌握工程的进度,把控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掌握工程的重要节点。

    接手港珠澳西岛工程 带头克服重重难题

孟凡利指导工作

孟凡利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我每一次接受任务都可以说是授命于危急。”当年一片烂泥潭的东疆保税港区,现在已然是一派勃勃生机。如今的港珠澳西岛工程要在浩瀚的大海之上用最短的时间筑起一座小岛,且施工难度之大、海上危险之大,简直是人们所不敢想象的。但是对于只有一个责任念头的孟凡利来说,一定要把工作更加出色的完成。

孟凡利回忆刚刚接到命令时的情景说:“太突然了,接到电话负责港珠澳西岛工程的时候,公司连机票都给我订好了,几乎没有一点思索的时间。”

但匆匆飞抵珠海的他,对工程的进度,甚至项目班子成员都是模糊的,在汇报工作的会议上他甚至都无从谈起。但他没有想更多,他要用工作去征服所有的人。从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只能成功而且必须成功。


孟凡利在工作现场

孟凡利说:“我在工作中其实遇到过不少困难。例如,在伶仃洋上施工,那里烈日整天炙烤着施工人员,有的刚到海上没几天脸上就晒爆了一层皮,而突如其来的大风也时不时地与我们开一下玩笑。每一次遇到天气问题,我们项目部从不马虎,把每一个环节都掌握好。无论从研讨施工工艺,还是解决现场遇到的突发状况。”就是这样,孟凡利带领工人们一次次打硬仗,利用自己多年的技术经验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而他也成了员工最信赖的人。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进一步发扬吃苦精神,有的职工不仅自己搬到了船上住,还让家属一起来到了珠海生活,大有誓不完工不回头的气魄。

孟凡利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他没有让大家失望,用责任与技术,塑造了滨海速度也塑造着珠海速度,这些建筑将在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张赫洋)

北方网出品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